第246章 河西见闻(五)_大唐第一暴君
笔趣阁 > 大唐第一暴君 > 第246章 河西见闻(五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6章 河西见闻(五)

  “有人盯着?怎么回事?”

  张超连忙起身,来到门前,但并未出去。

  “我们这么一群人,还是外地口音,天天在这店中待着,引起怀疑很正常。”那个士兵解释道。

  “张公公,我们必须想办法了。即便是我们要横穿沙漠,也需要时间去准备,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。”陈珍沉声说道。

  张超听了也有些犹豫,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。之前计划是挺好,可实际实施起来,却是很难。

  “你们有什么建议?”

  张超看了一眼陈珍和其他士兵,不禁问道。

 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,他们这么多人,总能想得出好点的办法。

  “张公公,我们何不在这城里开个店,找一样我们这些人擅长的。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,不至于冒着被回鹘人发现的风险在这里待着。”一个士兵建议道。

  “开店?”张超一愣,这个怎么感觉跟他们的目的大相径庭啊。

  “张公公,小的觉得可以。”陈珍附和道,“虽然我们对怎么去归义军有分歧,但在甘州确立一个稳定的据点却是很有必要。”

  见眼前这些人都比较倾向这个建议,张超犹豫了一会儿便说道,“你们都会什么?”

  陈珍看了一眼众人,无奈道,“我倒是识字,不可能教人读书吧?不过我倒是会算账。”

  陈珍的确会算账,因为李柷给这些道童安排了不少课程,算术就是其中之一。当然,这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学得多精通,但算账问题不大。

  包括他识字一事,水平也就后世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一二的水平,但这比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要强了。

 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,识字可是个奢侈的事。在宋朝书院盛行之前,读书一直是上层人士的独有,普通人读得起书的也不多,虽说有读书人去教授贫苦家庭读书,但那只是个别。

  所谓的寒门,也只是落魄家族,而不是普通百姓。

  在民国及封建王朝时期,基本上识字率都没超过百分之五。认识字和读书人又有些不同,此时陈珍应该算认识字和读书人的中间,认得字倒是能读一些简单的书籍,太难的就够呛了。

  “看来这账房先生非陈珍你莫属了。”张超无可奈何道,“但是到底开什么店铺?可以容纳我们十几个人。”

  “张公公,小的会打铁算吗?”一个士兵举手道。

  “打铁?”张超看了一下这么多人,不禁摇头,“十二个人的打铁铺子?”

  “小的会做面。”

  “面铺也不行。”

  “邸店如何?就像我们现在待的这种,容纳十二个人没问题。”陈珍提议道。

  “邸店?这种能赚钱吗?”张超有些迟疑。

  “张公公,我们的目的是有一个据点,只要能维持下去就行。”

  既然是要去归义军,此行他们也是带了不少钱的,也就是跟着使团,否则早就被抢了。

  既然商量好了,于是众人当天就开始行动,去找合适的宅子开一个邸店。

  邸店并不是单纯的客栈,而是兼顾货栈、商店、客栈的功能。不过因为河西走廊如今局势混乱,甘州回鹘和归义军常年处于战乱,温末内部也四分五裂,导致往来的商旅不多,自然邸店也就比较少。

  整个甘州城也不过几家邸店而已。

  或许张超一行人也没想到出使归义军会这么麻烦,不过圣上也没给他们规定时间,所以他们才敢这么做。不过为了让圣上知道如今甘州的情况,他还是决定派一个人去山丹县等使团的人,看是否能把这边的消息传递回太原。

  。。。。。。

  “李正使,听说你是敦煌人?”

  山丹县,从回鹘王庭启程返回太原的大唐使团再次途径此地。相比于之前随行人数众多不同,如今只剩下大唐使团几百余人,不过回鹘人也派了人前来护送他们。

  派出的人倒是不简单,而是甘州回鹘天睦可汗之子药罗葛狄银。药罗葛是是回鹘九姓之一,是回鹘汗国时期的回鹘大姓,甘州回鹘的可汗便是属于这一支。

  药罗葛狄银就是目前回鹘天睦可汗的次子,而他还有一个名字---李狄银。

  因为回鹘王室和大唐历代联姻,又是舅甥关系,所以天睦可汗也改姓李。可这所谓的李姓回鹘王室,对于大唐也不是那么忠心,不然也不会想去伪梁朝贡。

  但如今甘州回鹘要和大唐联姻,肯定是要做出一定表态的。

  看到眼前这回鹘二王子,李珽也没去得罪的意思,淡淡道,“二王子倒是打听的清楚。”

  年轻的狄银笑了笑,“李正使也别乱想,小王并没有其他意思。小王知道你们汉人恋家,不过有个事你们可能还不知道,关于归义军的。”

  “什么事?”听到有关归义军,李珽不禁竖起耳朵听起来。

  狄银笑着解释道,“原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已经在沙州独立建国,不再奉大唐为正朔,而且年号也是采用‘天复’,而不是‘天佑’,可见归义军并不承认当今圣上的皇位合法性。”

  “什么?”

  听到这个消息,李珽有些震惊。

  归义军采用‘天复’年号的事他知道,之前李克用、李茂贞以及王建在在天祐元年政变后,都不承认李柷的合法性,为表抗议,采用的是唐昭宗‘天复’年号。

  直到李柷在氏叔琮的协助下逃到太原,李克用才采用‘天佑’年号,李茂贞则是在这两年才改过来。至于王建,在称帝前,也是用的‘天复’年号,称帝后则是用他自己的年号。

  而狄银说归义军一直用‘天复’年号也不脸红,因为甘州回鹘之前也是一样,也是这次才临时改过来。

  李珽并不在乎年号一事,而是在乎归义军是否建国一事。若是归义军不再奉大唐为正朔,独立建国,这性质就不一样了。

  “二王子说的可是真的?”旁边的冯道也不禁追问,毕竟这并不是小事。

  “小王怎么敢欺瞒两位天使。”狄银拍着胸脯保证道,“我们常年跟归义军打交道,奈何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野心勃勃,妄图叛唐自立,所以我们才会和归义军发生冲突。

  只要朝廷下令,汗国一定会出兵讨伐归义军,为朝廷一统河西。”

  开始的时候,李珽的确有些相信了,可听到狄银说讨伐归义军、一统河西后,他便狐疑地看着对方。

  先不说对方说归义军建国一事是真是假,就凭对方一统河西的野心,就值得警惕。

  其实,如今的河西局面对于朝廷来说才是最好的。

  吐蕃、回鹘和归义军三分天下,但各自的实力都不足以统一河西。若是出现一个一统河西的势力,到时候朝廷收复河西的难度就大了,即便是归义军叛唐,朝廷也不会容许回鹘人一统河西。

  “二王子说的有些道理,若是归义军真的背叛朝廷,本官一定上奏陛下,颁旨讨伐。

  不过此事毕竟干系重大,这也需要朝廷向归义军派出使团,核实之后再做决定。”李珽想到一点,便开口试探这个狄银。

  之前,他一直没忘试探舍尔这个正使,但对方并没有回答。到了回鹘王庭,天睦可汗更是不谈归义军,这让李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打探归义军的情况。

  狄银听闻,连忙摇头,“不是汗国不同意朝廷派使者去归义军,而是归义军已经建国,跟汗国交战不断。此时朝廷的使者去归义军,安全难以保证。”

  “二王子说的是。”李珽听出了对方的拒绝,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不放,笑着道,“二王子对于朝廷的忠心,本官一定会上奏圣上。想来圣上对于二王子也会很感兴趣,既然归义军叛唐自立,等回到太原,本官就会如实告知圣上。

  二王子如此忠心,又擅于统兵,到时候朝廷颁下圣旨,这领兵之人,肯定非二王子莫属。”

  狄银听闻也有些心动,他不过是二王子,在汗国的实力自然不如大王子仁美。而且汗国中支持他那兄长的人也不少,虽说父汗身体无恙,但若是离去,自己不一定能争得过仁美。

  若有朝廷的支持,那就不一样了。

  “那小王就多谢李正使在圣上面前美言了。”想到这里,狄银便低声道,“正好小王手上有几匹骏马,一匹给正使代步,剩下的还麻烦正使献给圣上,也算是小王的一点心意。

  只不过还在王庭,不如正使在山丹休息几日,等小王把这几匹骏马派人送来。”

  李珽一听,瞬间明白这个狄银有野心,当即便应下。

  “那本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!”

  反正启程回太原也不差这几日,在山丹停留几日也能打听一下张超等人的情况,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。

  在狄银离去后,折从阮不禁质问道,“正使,您怎么答应这个狄银的馈赠?此人野心勃勃,若是他执掌甘州回鹘,势必会吞并河西各势力,岂不是有违圣上的本意?”

  被一个小小的都将质问,李珽有些不高兴,“此事不用折都将操心,本官自有考虑。等狄银的骏马带回太原,本官定会全部上呈圣上。”

  见气氛不对,冯道连忙出来当和事佬,“折都将勿急,正使并不是要违背圣上的意图。若是正使不收下狄银的馈赠,肯定会引起狄银的怀疑。

  狄银虽然有野心,但天睦可汗身体还健壮,甘州回鹘大王子仁美也不是软柿子。若是我们能以此滋长狄银的野心,到时候甘州回鹘内部肯定会因为争夺汗位发生交锋,自然无法对外扩张。

  这对于朝廷是好事。”

  折从阮一听,顿时有些尴尬,当即对李珽行了一个礼,“正使见谅,是末将误解了,还望正使不要跟末将一般见识。”

  折从阮的道歉,让李珽的脸色缓和了一些,“折都将年少,不懂这其中门道,本官也不是小气之人,但希望后面折都将不要忘记职责,你只是负责使团一行的安危,并不能干涉使团的决策。”

  “正使放心,末将一定谨记。”

  折从阮说完心里也不禁嘀咕,这不是小气,那什么是小气。不过他也明白刚才是自己鲁莽了,他不是一个都将,而对方却是工部侍郎,在朝中的地位甚至比他父亲还高。

  “趁着狄银这两日停留山丹的机会,折都将派些人出去打探一下消息,看看有没有张超他们的消息。

  他们都是一群年轻人,若是因为一时冲动而被回鹘人发觉,对朝廷接下来的计划不利。”李珽也不忘再提醒一句。

  见李珽嘴上说不追究,这会儿还不忘借机影射,心里也不禁叹气。对此这二人的矛盾,他也不好强行说和,一边是工部侍郎、僖宗朝进士,一边是圣上看好的年轻将领,若是没能处理好,他反而会得罪两人。

  虽说他也是天子近臣,但这种得罪人的事,还是少掺和微妙。

  折从阮听后,即便是心里不爽,也只能忍着,毕竟他不是使团的决策人。但也正是这几天的停留,他们才能等到张超等人派来报信的士兵。

  “不知正使对于狄银所说归义军建国一事怎么看?”为了避免二人再次发生冲突,冯道只能岔开话题。

  听到冯道提及归义军建国一事,李珽眉头微皱,“归义军到张承奉已经是第五代,即便是归义军内部多次发生政变,但对于朝廷的忠心未变,张承奉继位初期也为求得朝廷册封十分卖力。

  若是他独立建国,本官却是不信。之前本官提及让朝廷派使者去归义军求证,他也找借口搪塞,这让本官怀疑他说的是否可信。”

  李珽本身是敦煌人,归义军的大本营就是沙州,治敦煌县。他能在朝廷出仕,还得感谢张议潮率领归义军收复河西,之后张氏数代镇守归义军,他对归义军也很感激和认同。

  这突然说张承奉叛唐建国,他心里有些接受不了。(m.看书小说)更新最快,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