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、今生:扬州书院_别却天涯归故里
笔趣阁 > 别却天涯归故里 > 4、今生:扬州书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、今生:扬州书院

  晨光熹微,姜府练武场却是一片刀光剑影。

  少年身着黑色劲装,束袖束腰,手持长剑,脚踩长靴,与同样打扮的执刀青年比试过招。

  姜父领着姜柏舟和小徒弟苏和观战。

  只见少年步履轻盈,身形诡谲,剑势凌厉多变,以巧劲卸刀势,用快攻制蛮力,不过百余招,就将身形壮硕的执刀青年逼得节节败退。

  继而剑刃擦过刀锋,削至刀柄,少年手腕一转,剑柄撞向青年腕筋,一把震落青年手中长刀。

  “好!”

  小师弟苏和率先鼓掌叫好,眸光闪闪,崇拜地看着姜羡余,“三师兄好厉害!”

  青年握着震麻的手腕爽朗一笑:“师兄的剑法又精进了不少。”

  姜羡余收剑入鞘,朝青年拱了拱手:“承让承让,磊哥让我讨了巧罢了。”

  郭磊虽是他的师弟,但年龄比他大哥还长两岁,姜羡余便也喊对方一声“哥”。

  姜父本想挑挑毛病,免得姜羡余骄傲自满,但对方今日的表现着实可圈可点,让姜父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去哪里偷了师。

  姜羡余如今的身手可不全是十七岁的少年所有,还有他前世闯荡江湖数年的积淀,在姜父等人看来,可不就是一日千里的进步?

  就连一旁的姜柏舟也抽出长刀跃跃欲试:“来,同大哥过两招。”

  小师弟苏和也连忙举手:“我也要我也要!”

  姜羡余却拔腿就跑:“不来不来!我还得去书院呢!”

  姜父望着他遁得比兔子还快的身影,忍不住笑骂他一声“皮猴”。

  离了练武场,姜羡余没直接回屋,而是飞檐走壁穿过几个院落,直奔隔壁谢府。

  他落在修竹院院墙上,看见谢承的书童识墨端着水进屋,朗声道:“识墨,你家少爷起了没?”

  识墨扭头看见他,笑容格外亲切,“起了起了,正要洗漱呢。”

  姜羡余:“行!告诉你家少爷别吃早饭,我带他去吃聚仙楼。”

  识墨:“诶!”

  屋里晨读的谢承听见动静,推开窗,却只来得及瞥见姜羡余跃离墙头的背影。

  他目光落在墙头,蹙眉陷入深思,直到识墨唤他才回神。

  不一样,这个同以往别无二致的早晨,给了他一种别样的感觉,仿佛从昨天开始,就有什么事情不一样了。

  ……

  姜羡余回屋里洗了澡,换上书院统一发的白袍,又嫌那宽大的衣袖和裤腿碍手碍脚,便戴上娘亲缝制的青竹箭袖,又将裤腿扎进长靴,只留长袍做遮掩。

  这等不伦不类的打扮被夫子骂过许多次,却又偏叫姜羡余穿出一种不同于一般书生的飒爽劲,久而久之还有学子效仿,夫子无奈,便也随他们去了。

  姜羡余最后理了理发冠,将昨日在谢承指点下写完的功课装进书兜。

  要知道,前世离家多年的他,当真将少年所学忘得差不多了。若不是谢承帮他,这份功课还当真完不成。

  ——就是把谢承气得够呛,差点怀疑他是不是脑子里只有米田——不,《盲侠传》。

  将小书兜挂在马鞍一侧,姜羡余从小厮手里接过缰绳,牵着马出了姜府。

  隔壁谢承正好带着书童识墨出来。

  他穿着同姜羡余一样的白袍,长袖宽袍,眉目如画,一身书卷气,儒雅倜傥。

  这副模样,姜羡余已经多年未见了。

  五年后的谢承,五官更加成熟立挺,眉似剑锋,目似幽潭,内敛中暗藏锋芒,一身书卷气荡然无存,沉脸发怒时还颇为骇人。

  那样的谢承,似乎尝透了许多苦,眸中藏着旁人看不穿的情绪,连唇角都吝啬弯起。

  姜羡余不愿见到那样的谢承。

  他只愿谢承这辈子永远清风朗月,清隽倜傥,不再为他伤怀,被他拖累。

  姜羡余朝谢承笑了笑,上前拉他手腕,“走走走,去晚了就没位置了。”

  谢承看了一眼被握住的手腕,再看姜羡余唇角一如既往的笑意,跟着弯起了唇角——

  是他多思多虑了,少年依旧肆意潇洒,如初如故。

  ……

  两人如愿在聚仙楼用了朝食,再一道骑马去书院。

  扬州书院就在瘦西湖边上,是扬州境内最顶尖的书院。无数优秀学子在此求学,谢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  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,还是头名,一度轰动扬州。

  谢伯伯和夫子担心他才学尚佳但心性不稳,比不过那些成年学子,于是叫他潜心修学,今年八月再参加秋闱。

  姜羡余则在读书一事上天赋欠佳,前两年勉强考上童生,至今未中秀才,是扬州书院童生班里的鸡尾巴。

  但他性情疏朗,为人仗义,又武艺高强,倒也让一众慕强的学子敬佩,人缘还算不错。

  因此,临近书院,有不少学子同他们二人打招呼。

  其中有人对姜羡余尤为热情,一见他就笑。姜羡余乐呵呵回应,同谢承一块下马,与众人同行。

  识墨接过两人的缰绳,连同自己的小马,一块牵去书院的马厩。

  谢家是富商,家大业大,连谢承的书童都配了马,叫许多学子羡慕。

  谢承与姜羡余并不同班,在课室门口分开时,姜羡余还冲谢承挥手:“午间一块吃饭啊。”

  谢承不禁失笑:就知道吃。

  ……

  姜羡余一进课室,就听见有人唤他名字。

  “小余!!!”说话人瞪大眼睛看他,表情极为意外。

  不待姜羡余反应过来,对方就拉住他胳膊,小声道:“我还以为你不来了。”

  姜羡余从对方圆润稚嫩的脸庞辨认出他的身份——覃云汉,他在书院的好友,也是当年除了谢承之外,唯一知道他离家计划的人。

  前世姜羡余死后,覃云汉曾来吊唁。阔别多年,阴阳两隔,已为人父的覃云汉在姜羡余灵前泣不成声。

  思及此处,姜羡余眼眶微热,拍了拍覃云汉的手,叹道:“没事,我不走了。”

  看来昨日的糗事还没传到书院,让他在好友面前还留有一丝颜面。

  谁知覃云汉下一刻便露出了然的表情,惋惜道:“唉,我还以为传言是假的呢。”

  姜羡余脸上的表情僵住:“……传言?”

  覃云汉:“对啊,整个书院都在传,你昨日离家出走被发现,被你爹娘拿刀追了两条街。我也是今早来书院才听说你断了胳膊断了腿,还准备去你家看你呢。”

  姜羡余:“……”

  “谢谢,我好得很。”

  覃云汉揽住他的肩膀拍了拍,“我就说嘛,以你的身手,肯定不会站着挨打。”

  姜羡余微笑着看他:“云汉呐,你功课写了吗?”

  覃云汉瞠目:“?!!”

  “这次休沐还有功课?”

  姜羡余从书兜里掏出抄写本,“我写完了哦。”

  覃云汉扶住他的肩膀猛摇:“说!你为什么要背着我学习?!咱们一起当鸡尾不好吗?”

  “不好!”姜羡余抱住自己的抄写本,“我要和谢承一块念书。”

  覃云汉呼吸一滞,颤颤巍巍地拍拍姜羡余的肩,“鱼啊,想开点,咱别做这种梦,行不?”

  谢承哪里是他们能比肩的人物?

  姜羡余:“……”

  他用抄写本抵住覃云汉的嘴,“住嘴,谁也不能阻止我学习。”

  他回座位坐下,覃云汉就坐在他边上,也不想着补功课,而是缠着姜羡余追问:“不是,年初你还说考不考秀才无所谓,怎么突然就变卦了?”

  姜羡余:“确实无所谓啊。”他只是想陪着谢承而已。

  覃云汉却不知他心中所想,反而猜测道:“那……你想考武举?”

  姜羡余微微一愣,忽然记起,前世他确实也想过考武举,还让谢承陪他读了好一阵兵法,只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。

  大成朝并不轻武,不仅可以武举入仕,就连科举学子也要学习御射,扬州书院还专门为此开设了武课。

  这厢覃云汉仿佛已经看到了好友的远大前程,“老话说,侠之大者为国为民,你有一身武艺,不大展拳脚实在可惜。虽说现在天下太平,参军没什么用武之地,但你还可以进天心府啊!”

  “成为陛下的天心使,可是天下武者的梦想。”

  姜羡余闻言一怔,继而轻笑:天心府,还真不是他该去的地方。

  天心府又叫圣心府,招募天下武士,直接听命于天子。不但是天子心腹,向下代表君心圣意,向上亦可为民请愿,而且掌监察之权,内设诏狱,权力甚至大过御史台与大理寺。

  在民间,天心府也因屡破奇案,屡诛贪官,声望极高。

  天下武者皆以入天心府为荣。

  但姜羡余不行。

  可惜缘由他不能同覃云汉讲明,只道:“你说得有道理,但我不想。”

  覃云汉越发摸不着头脑,“那你到底想干嘛?”

  姜羡余眨了眨眼,悄声道:“我等谢承当大官,带我吃香喝辣。”

  覃云汉噎住,继而拉住姜羡余的手:“好兄弟,带我一个!”

  前排的少年也转过头:“也带我一个!我掐指一算,今年谢承必中解元,明年就能中状元!”

  覃云汉乐了,“温清你还能掐会算啊?那给我算算,我什么时候能中秀才?”

  “你?”温清瞥了他一眼,食指一摆,脑袋直摇。

  覃云汉眼睛一瞪,伸手就撸温清脑袋,二人笑闹作一团,忽然听见一声呵斥——

  “吵什么吵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